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或违反执业规范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含以下情形:
一、无证行医的核心情形
-
未取得执业资格
未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或未注册取得《执业医师证书》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行医。
-
吊销执业证书后继续行医
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后仍从事医疗活动。
-
乡村医生违规执业
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在村卫生室外开展诊疗活动。
二、医疗机构管理违规情形
-
无证机构或超范围经营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或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
-
证件过期或违规转让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过期未校验、买卖、出借或租借。
三、其他特殊情形
-
母婴保健相关违规
未取得母婴保健合格证书从事婚前检查、遗传病诊断、终止妊娠手术等。
-
“坐堂行医”
在药店、社区等非医疗机构场所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诊断、抽血等。
-
非法行医的加重情节
包括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损伤,使用假药劣药,或多次行政处罚后再次行医等。
四、常见非法行医场景
-
流动医疗 :在集贸市场、城中村摆摊设点行医。
-
非正规机构 :以养生馆、疾病研究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
-
技术资质不足 :让未取得资质的村医在村外行医。
五、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 :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执业证书。
-
刑事责任 :造成严重后果(如残疾、死亡、传染病传播)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注意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未注册者,通常以行政违法处理,不直接构成犯罪,但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