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情况,农村地区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已逐步整合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具体说明如下:
一、制度整合背景
-
政策整合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自2018年起将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简称“居民医保”)。
-
覆盖范围
整合后,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对象包括原新农合的农村居民和原城镇居民医保的城镇非就业居民(如学生、儿童、老年人等)。
二、与职工医保的区别
-
参保对象
-
城乡居民医保: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城乡居民。
-
职工医保:城镇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
-
-
缴费方式
-
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结合,缴费标准较低。
-
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
-
保障内容
-
城乡居民医保:覆盖住院、门诊、大病保险,门诊报销比例通常为85%(不同级别医院差异较大)。
-
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较高,例如北京三级医院可达90%。
-
三、报销比例与待遇差异
医疗机构类型 | 新农合(整合前) |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 |
---|---|---|
乡镇卫生院 | 80%-100% | 85%(不同级别医院差异较大) |
三级医院 | 30% | 55%-65%(部分地区可达90%) |
四、其他说明
-
历史概念差异 :新农合曾是国家针对农村居民的独立医保制度,现已被城乡居民医保取代,两者已无法律区分。
-
缴费标准 :城乡居民医保年缴费用通常在300-500元之间,具体由当地社平工资确定。
当前农村地区购买的医保已统一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其整合了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制度框架,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