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的修建与纪念对象的关系可总结如下:
-
最初建立背景
武侯祠最初是东汉时期为纪念刘备而建的“汉昭烈庙”,位于成都,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下葬于此)。
-
与诸葛亮祠堂的合并
-
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刘禅追封为“忠武侯”,因此后世以“武侯祠”作为其专用祠堂。
-
明朝时期,因民间对诸葛亮的祭祀需求远超刘备,且汉昭烈庙香火较弱,为体现“君臣合祀”的传统,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将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形成“君臣合祀”的格局。
-
-
名称与功能演变
-
合并后,祠堂仍以诸葛亮的谥号“武侯”命名,但实际成为刘备与诸葛亮共同祭祀的场所。
-
清朝康熙年间重建时,为突出君臣关系,将刘备塑像置于诸葛亮像前,但民间仍习惯称其为“武侯祠”。
-
总结 :
武侯祠最初为纪念刘备而建,但历史上曾与纪念诸葛亮的汉昭烈庙合并,形成君臣合祀的格局。名称“武侯祠”源于诸葛亮的封号,且长期作为两座祠堂的统称使用,直至现代仍沿用此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