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中断是指在排尿过程中尿流突然停止的现象,常见于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尿道炎症等泌尿系统疾病。其核心原因是尿道或膀胱因结石、肿瘤、炎症等阻塞或肌肉收缩异常,导致排尿受阻。改变体位或稍作停顿后可继续排尿,部分伴随疼痛或血尿,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 膀胱结石或异物:结石随尿液移动堵塞尿道内口,是尿流中断最典型的原因。改变体位后结石移位,排尿可恢复,常伴排尿疼痛或血尿。
- 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高发,增生的腺体压迫尿道,导致排尿阻力增大,膀胱逼尿肌疲劳后出现中断,需多次用力才能排尽尿液。
- 尿道或膀胱炎症:如尿道炎、膀胱炎,因炎症刺激引发尿道括约肌痉挛收缩,排尿时突发疼痛并中断,可能伴随尿频、尿急。
- 泌尿系统肿瘤或血块:膀胱肿瘤、输尿管囊肿或血块堵塞尿道,造成间歇性排尿中断,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 其他因素:如肾结石下移、尿道狭窄、腹主动脉瘤压迫等,也可能导致排尿异常中断。
若频繁出现尿流中断,尤其伴随血尿、发热或持续疼痛,需尽快就医检查(如B超、膀胱镜),避免延误治疗。日常应多饮水、避免憋尿,减少结石和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