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2024年GDP总量为2053.5亿元,在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1位,虽总量居中下游,但增速达5.8%,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光伏、汽车零部件)贡献率超八成,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引擎。其县域经济亮点突出,宁国市、广德市人均GDP领跑全市,宣州区则以562.48亿元总量稳居第一。
分点论述:
- 总量与增速:宣城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安徽第11位,2024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但增速(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在新能源领域(如华晟新能源全球异质结产能第一)表现抢眼。
-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44.2%(907.5亿元),第三产业反超至46.7%,形成“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5%和30%,成为全省三大汽车零部件基地之一。
- 县域经济差异: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市贡献全市超60%GDP,其中宁国人均GDP达11.9万元;而泾县、郎溪县增速超8%,展现追赶势头。
- 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宣城同时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承接产业转移(如光伏、半导体),但行政区划限制仍制约其与江浙的深度协同。
宣城需进一步突破区位瓶颈,强化新兴产业优势,缩小县域差距,方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更高质量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