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色素增多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与多种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季节性抑郁、内分泌失调等。其核心机制是松果体分泌的褪黑色素(调节昼夜节律的关键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由光照不足、激素失衡或神经系统疾病引发。
- 与睡眠周期的关联:褪黑色素分泌受光线调控,夜间分泌增多促进睡眠。若白天分泌过量,可能导致嗜睡或昼夜节律紊乱,常见于倒班工作者或长期熬夜人群。
- 季节性情绪失调:秋冬光照减少时,褪黑色素分泌增加可能抑制五羟色胺(“快乐激素”)合成,引发疲劳、食欲亢进、抑郁等冬季抑郁症症状。
- 内分泌与神经系统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疾病或帕金森病等可能干扰褪黑色素代谢,表现为失眠或激素水平紊乱,需通过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排查病因。
- 外源性补充风险:滥用褪黑色素保健品可能导致头晕、依赖性或加重原有疾病,孕妇、免疫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
若长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嗜睡或情绪波动,建议结合光照疗法、规律作息并咨询专科医生,避免自行用药掩盖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