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备案类型而定
异地就医报销比例是否较低,需根据备案类型和就医类型综合判断,具体规则如下:
一、备案类型与报销比例关系
-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
适用于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后,在异地就医时医保报销比例与参保地一致,包括住院、门诊、慢特病等,不会降低。
-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
主要针对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如急诊抢救、非急诊未转诊等)。 - 有转诊手续 :报销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如参保地90%→85%);
- 无转诊手续 :报销比例降低10-20个百分点(如参保地90%→70%-80%)。
二、未备案的报销风险
-
直接结算失败 :未备案可能导致医疗费用无法直接结算,需回参保地手工报销;
-
报销比例大幅下降 :未备案时,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可能降低10%-20%,具体以参保地政策为准。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地区政策差异 :不同城市对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有具体规定,例如太原转外就医人员报销比例55%,急诊50%,未转诊35%;成都新生儿未备案报销比例下降10%;
-
直接结算范围 :长期居住人员覆盖住院、门诊、慢特病等全项目,临时外出就医人员通常仅限住院。
四、建议
-
提前备案 :建议通过医保局官网、公众号(如“湘医保”)或线下渠道办理备案,避免因未备案影响报销;
-
确认政策 :跨省就医前需了解参保地与就医地医保目录差异,部分城市对特定疾病(如新生儿)有特殊政策。
异地备案就医报销比例是否较低,取决于备案类型和就医类型,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备案方式并及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