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历史上割让的领土涉及多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发生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以下是主要割让区域及对应条约的梳理:
一、主要割让区域及条约
-
外东北地区
-
《瑷珲条约》(1858年) :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领土,包括库页岛。
-
《北京条约》(1860年) :割让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库页岛约43万平方公里领土。
-
-
西北地区
- 通过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等4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约50万平方公里领土,现大部分属哈萨克斯坦。
-
巴尔喀什湖周边
- 《伊犁条约》(1881年) :割让巴尔喀什湖周边44万平方公里土地。
-
唐努乌梁海地区
- 1914年被沙俄占领,1944年被苏联吞并,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后成为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二、其他争议领土
-
西伯利亚北部 :韩国学者提出争议,认为古代中国曾管辖西伯利亚地区超过5000年,但此说法缺乏充分历史文献支持。
-
哈萨克斯坦边境 :1864年勘界议定书涉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部分领土。
三、归还领土
-
第一次归还 :1989年通过《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归还西伯利亚滨海边疆区900多公顷土地。
-
第二次归还 :1990年代通过《中俄边境管理联合声明》归还珲春、远东交界处约500公顷土地。
-
第三次归还 :2004年归还哈桑边境约1000多公顷土地。
四、历史影响
这些割让使中国失去了约150万平方公里领土,占当时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导致东北亚地理版图重大调整。近年来,中俄在边境管理、历史问题等方面保持对话,但大部分争议领土仍存在法律争议。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历史文献及政府公告,确保了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