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接亲流程融合了多民族的传统习俗与现代元素,核心环节包括说亲订亲、迎亲拦门、敬茶改口、回门仪式,其中彝族背新娘跨竹门、苗族对歌取钥匙、革家交银歌等独特风俗尤为亮眼。
-
说亲与订亲
男方需托媒人携带火腿、酒、公鸡等礼物到女方家“献酒定亲”,彝族称为“尼阿克”。女方收礼后,双方在祖宗灵位前杀鸡祭祖,定下婚期。苗族则需通过“吃鸡酒”仪式互唱祝福歌,并刻制“竹刻字符”作为婚约凭证。 -
迎亲与拦门
接亲队伍需为双数,携带手捧花、红包、四色礼等。彝族新娘由哥哥背出门,跨过挂倒钩刺的竹门驱邪;苗族接亲客需对歌换取钥匙才能打开嫁妆柜;革家接亲人则要唱《交银歌》交付聘礼。途中忌走回头路,需避开丧事场所。 -
敬茶与改口
新娘到夫家后,彝族需踩碎碗勺象征忘乡安家,再拜天地祖宗;汉族常见新郎献花、找婚鞋,并向女方父母敬茶改口,收改口红包。苗族新娘挑“半挑水”象征持家,当日即回门。 -
回门与延续
婚后第三天,彝族新娘携猪头酒回娘家祭祖;苗族新娘由兄弟护送返家,男方需补送鸡鸭米等礼。革家婚俗中,嫁妆红柜代代相传,寓意锁住财富。
贵州农村接亲流程既保留了对祖先与自然的敬畏,又通过互动仪式强化家族纽带。若计划体验,建议提前了解具体民族习俗并尊重当地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