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阻滞的核心原因是心脏电信号传导系统因疾病、药物、电解质失衡或先天异常等导致功能异常,表现为冲动传导延迟或中断,严重时可引发晕厥甚至猝死。以下是具体病因分析:
-
心脏器质性疾病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直接损伤传导系统纤维,如心肌梗死破坏局部心肌组织,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炎症反应,或心脏肿瘤压迫传导路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如房室间隔缺损)也可能从出生即影响电信号传递。 -
药物与毒素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如洋地黄、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能过度抑制传导系统;药物中毒或长期使用某些抗抑郁药也会干扰电生理活动。 -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钙镁失衡会改变心肌细胞兴奋性。例如低钾可延缓传导速度,高钾可能直接抑制电信号传递,需通过补钾、补钙等纠正。 -
手术或创伤
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可能误伤传导纤维;胸部外伤导致的心脏结构变形也可能阻断信号传导路径。 -
其他因素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如运动员夜间心率过缓)、急性感染(Lyme病、Chagas病)、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遗传性传导系统病变(如Lenegre病)均可能诱发。
提示:传导阻滞需结合心电图与病史明确病因,轻度阻滞可能无需治疗,但严重病例(如三度阻滞伴晕厥)需起搏器干预。定期监测心脏健康、避免滥用药物及保持电解质平衡是关键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