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乡村振兴最新政策主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展开,结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2025年工作部署,具体措施包括:
一、产业兴旺与特色农业发展
-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水利设施升级与地力提升,保障粮食安全。例如,通过“金秋助学”等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间接促进农业人才培养。
-
培育特色产业
-
发展乡村旅居、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培育“家门口”的产业。
-
推广设施农业、低空经济等现代技术,提升农业竞争力。
-
-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财政补贴、保险等政策工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二、生态宜居与乡村治理
-
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进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倡导村民共建理事会等基层治理模式。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广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乡风文明与文化繁荣
-
文化传承与保护
保护农耕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深化农耕文化传承。
-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
文明乡风建设
开展“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活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
-
制度保障与考核机制
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价、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责任落实。
- 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对贫困家庭实施动态帮扶。
-
农民增收与社会保障
-
推广农机购置补贴、油料蔗良种补贴等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
建立健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
-
五、财政支持与政策协同
-
资金保障 :加大涉农资金注资力度,完善“一卡通”专项治理,强化绩效激励机制。
-
政策协同 :《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以上政策体现了云南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通过产业、生态、文化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未来将继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动全省乡村全面振兴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