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圆形实质性或囊性肿块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包括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恶性肿瘤(如肺癌)、感染性病变(如肺脓肿或肺结核球)、先天性疾病(如肺囊肿)或免疫性疾病等。关键鉴别点在于肿块的影像特征(如边缘是否光滑、有无钙化或液平)、生长速度及伴随症状(如咳嗽、发热、咯血),需结合CT或活检明确诊断。
-
实质性肿块的常见病因
- 良性肿瘤:肺错构瘤多见,生长缓慢,边缘清晰,偶含脂肪或钙化(“爆米花样”钙化)。
- 恶性肿瘤:肺癌(如腺癌、鳞癌)常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分叶状或毛刺征,可能伴空洞或胸膜凹陷。
- 感染性结节:肺结核球多位于肺上叶,伴钙化或卫星灶;肺脓肿则常见液平及周围炎性浸润。
-
囊性肿块的典型疾病
- 先天性病变:肺囊肿壁薄,内含气体或液体,多为单发;支气管扩张症呈多发囊状,伴反复感染。
- 感染或并发症:肺包虫囊肿(牧区多见)可见“水上浮莲征”;肺大疱为薄壁含气囊腔,易破裂致气胸。
- 罕见病:淋巴管肌瘤病(LAM)多见于育龄女性,表现为双肺弥漫均匀囊腔。
-
其他需警惕的情况
- 转移瘤:有原发癌病史者,肺下叶单发或多发圆形结节,边缘光滑但无钙化。
- 炎性假瘤:类似肿瘤的炎症增生,抗感染治疗后可缩小,常见“桃尖征”。
发现肺内肿块应尽早就医,通过胸部CT增强、穿刺活检等手段明确性质。尤其吸烟者、有家族史或伴随体重下降者,需优先排查恶性肿瘤。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因,良性病变可能仅需观察,恶性或进展性病变则需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定期随访对评估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