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残余尿量增多是排尿后膀胱内仍滞留过量尿液的异常现象,通常超过50毫升即属病理状态,主要与尿道梗阻、神经功能障碍或药物因素相关,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后果。
-
典型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弱、需用力排尿)、尿频(频繁产生尿意)、尿急(突发强烈排尿感)及尿失禁(无法控制漏尿)。长期残余尿易滋生细菌,导致尿路感染,伴随尿痛、发热等症状。
-
常见病因:
- 尿道梗阻: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高发)、尿道狭窄(外伤或炎症导致)、膀胱结石等物理性阻塞。
- 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削弱膀胱收缩功能。
- 药物影响:抗胆碱能药、α受体阻滞剂可能干扰排尿机制。
-
潜在危害:残余尿长期滞留可引发肾积水、膀胱结石,甚至肾功能衰竭;膀胱高压可能导致尿液反流至肾脏,增加败血症风险。
提示:若出现排尿异常或反复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残余尿量(超声或导尿法),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并发症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