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信息:
-
定义与特征
急性肾衰竭(ARF)又称急性肾损伤(AKI),指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导致氮质废物潴留和多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病程短(数小时至数周),血肌酐迅速升高(如48小时内升高≥26.5μmol/L或50%)或尿量显著减少(<0.5ml/(kg·h)持续>6小时)。 -
病因与诱因
- 肾前性:血容量不足(如腹泻、脱水)、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等。
- 肾性:肾实质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毒性、感染)。
- 肾后性: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
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滥用(如非甾体抗炎药)、感染等。
-
症状与并发症
- 典型表现:尿量减少或无尿、水肿、恶心、乏力、呼吸困难等。
- 严重并发症:高钾血症、心律失常、肺水肿、感染、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纠正病因(如补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透析清除毒素(血液/腹膜透析)。
- 预后: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恢复肾功能,但病死率仍较高(约40%-50%),尤其合并多器官衰竭者。延误治疗可能转为慢性肾衰竭,需长期透析或肾移植。
急性肾衰竭是紧急医疗状况,绝非正常现象。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出现尿量异常、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