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的坚硬矿物质沉积物,典型表现为突发腰腹剧痛、血尿及排尿异常。其形成与代谢紊乱、感染、饮食因素密切相关,青壮年男性高发,夏季更易发作,但通过科学防治可有效控制。
-
核心症状
疼痛是典型信号:上尿路结石(肾、输尿管)常引发腰部刀割样绞痛,向腹股沟放射,伴恶心呕吐;下尿路结石(膀胱、尿道)则以排尿中断、尿频尿急为主。约90%患者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可见肉眼血尿。感染时还会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
关键成因
- 代谢异常:高钙尿、高草酸尿或高尿酸尿导致晶体过度饱和,如草酸钙结石占70%以上。
- 生活习惯:饮水不足、高盐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菠菜)直接增加结石风险。
- 局部因素:尿路梗阻、感染或异物(如留置导管)为结石形成提供核心环境。
-
科学防治策略
- 每日饮水2500ml以上,保持尿液清淡,避免浓缩结晶。
- 饮食调整:限制草酸(菠菜、坚果)、嘌呤(海鲜、啤酒)摄入,钙质需适量而非完全杜绝。
- 运动辅助:跳跃、跑步等促进小结石自然排出,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急性绞痛。
预防胜于治疗,尤其有家族史或既往发作史者应定期泌尿系检查。若出现不明原因腰腹痛或血尿,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