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异常可能是肾脏或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轻者无症状,重者会出现泡沫尿、水肿、乏力等表现。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一过性蛋白尿,但持续异常需警惕病理性原因。
-
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病会直接损伤肾脏滤过功能,导致蛋白质漏出。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是继发性损害的典型代表,长期血糖或血压控制不佳会引发肾小球硬化,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感染或炎症也可能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引发蛋白尿。 -
全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免疫系统或血液疾病可间接损伤肾脏。例如,狼疮性肾炎是自身抗体攻击肾小球的结果,而骨髓瘤产生的异常蛋白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溢出性蛋白尿”。 -
其他原因
泌尿系统肿瘤、严重感染或药物毒性(如止痛药)也可能导致蛋白尿。部分遗传性疾病(如薄基膜肾病)或生理状态(如妊娠)同样需纳入考量。
发现蛋白尿应及时就医,通过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明确病因。早期干预可延缓肾病进展,尤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需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低盐饮食、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关键,切勿自行用药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