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病因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也不存在快速恢复的方法,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来延缓疾病进程,缓解相关症状。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法:
-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调整: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 戒烟限酒: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 药物治疗
- 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首选,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
- 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 降压药物: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等,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 降糖药物: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严格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手术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置入支架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即 “心脏搭桥手术”,取自身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搭建新的血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到达缺血心肌,改善心肌供血。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适用于颈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斑块,恢复颈动脉管腔通畅,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于不适合进行 CEA 或存在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选择 CAS,通过在颈动脉狭窄部位置入支架,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