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是一种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DLE),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伴鳞屑,好发于面部、头皮等暴露部位, 多数患者病变局限于皮肤,但约5%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紫外线暴晒是主要诱因,需严格防晒,早期治疗可减少瘢痕和癌变风险。
-
典型症状
皮损呈圆形或类圆形盘状红斑,表面覆鳞屑,常见于鼻梁、颧骨、耳廓等光暴露区域。愈合后可能遗留萎缩性瘢痕或色素异常,头皮受累可导致永久性脱发。部分患者伴关节痛、低热等全身症状。 -
病因与高危人群
遗传易感性、免疫紊乱与紫外线照射是核心诱因。育龄期女性(尤其20-40岁)发病率更高,黑人比白人更易患病。长期日晒、吸烟或接触化学物质者风险增加。 -
诊断与治疗
皮肤镜和活检是确诊关键,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线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疟药(如羟氯喹),顽固病例可能需免疫抑制剂。激光或冷冻疗法可用于药物无效的皮损。 -
日常管理
严格防晒(SPF≥50)、避免寒冷刺激和压力,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维生素D补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戒烟可降低癌变风险。
若面部或头皮出现持久性红斑,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并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