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态、硝态、酰胺态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肥料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含氮基团分类
-
铵态氮肥
- 包括碳酸氢铵($NH_4HCO_3$)、硫酸铵$(NH_4)_2SO_4$、氯化铵($NH_4Cl$)、氨水($NH_3·H_2O$)、液氨($NH_3$)等。 - 特点:易被土壤吸收,但碱性环境易挥发,过量使用可能抑制植物生长。
-
硝态氮肥
- 包括硝酸钠($NaNO_3$)、硝酸钙($Ca(NO_3)_2$)、硝酸铵($NH_4NO_3$)等。 - 特点:易溶于水,移动性强,对钾、镁、钙等元素无抑制作用,适合需快速供氮的作物。
-
酰胺态氮肥
- 主要为尿素($CO(NH_2)_2$),含氮量高达46.7%,是固体氮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肥料。 - 特点:速效肥,适合作根外追肥,可显著提高肥效。
二、其他分类方式
-
复合肥 :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如磷酸二铵、复合氮磷钾肥)。
-
二元肥 :含氮与另一种主要营养元素(如磷酸二铵、硝酸钾)。
三、补充说明
不同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机制存在差异。例如,铵态氮肥需先转化为硝酸盐后供植物吸收,硝态氮肥可直接被吸收,酰胺态氮肥需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铵态或硝态。使用时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类型,并遵循合理用量原则以避免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