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造粒工艺在复合肥生产中具有工艺简单、颗粒质量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以下主要弊端:
一、环境与健康风险
-
缩二脲含量高
氨化造粒过程中易产生缩二脲,其含量可能接近国家规定限值(1.5%),过高时会影响肥料品质,并对土壤微生物及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
氨气泄漏污染
生产过程中未完全反应的氨气可能逸出,造成空气污染,同时氨气对家畜和人体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二、工艺效率与成本问题
-
二次氨利用率低
传统氨化造粒工艺中,氨的利用率通常仅为50%左右,其余氨气会因挥发或排放损失,降低整体工艺效率。
-
设备维护成本高
为降低缩二脲生成,需采用预中和加管式反应器等复杂设备,设备投资及维护成本较高。
三、产品质量隐患
-
颗粒性状不佳
氨化造粒生成的颗粒呈不规则状,抗结块能力较弱,长期储存时易出现结块现象,影响施肥效果。
-
肥效期较短
由于颗粒不规则且含缩二脲,肥效期介于滚筒造粒(较长)和高塔造粒(较短)之间,可能无法满足长期追肥需求。
四、其他潜在问题
-
工艺稳定性差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采用简化工艺,导致造粒均匀性、色泽等指标不达标。
-
复合肥配方限制 :高氮高钾等营养元素含量需精确调节,工艺波动可能影响最终配方性能。
改进建议 :可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如采用预中和加管式反应器)提高二次氨利用率至70%以上,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和工艺控制,降低缩二脲生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