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鼓造粒、圆盘造粒、喷浆造粒
化肥造粒工艺是复合肥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常见类型,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转鼓造粒(滚筒造粒)
- 工艺原理
原料在倾斜转鼓内通过水或蒸汽湿润后,在离心力作用下团聚成球,再经烘干和筛分得到颗粒。2. 特点
-
设备投资大,但产能高,日产可达280-400吨;
-
颗粒均匀、色泽光亮,中间有明显小孔,但需高纯度原料;
-
适合高浓度配方(如高氮型复合肥),但氮素过高时易出现结块。
二、圆盘造粒
- 工艺原理
原料混合后进入倾斜圆盘,通过圆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使物料团聚成球,再经烘干和筛分。2. 特点
-
设备简单、成本低,适合小规模生产;
-
配方受限,需添加粘性物料(如土粉),适合低浓度复合肥;
-
颗粒形状较圆,但整体均匀性略逊于转鼓造粒。
三、喷浆造粒
- 工艺原理
尿素等原料熔融后通过喷淋系统直接喷入造粒装置,减少粉碎环节,再与基础肥料混合造粒。2. 特点
-
肥料溶解快,适合高氮配方(氮素>20%);
-
可节省成本(如使用尿液管道),但设备维护要求较高;
-
颗粒流动性好,但需控制喷浆压力和反应条件。
其他补充说明
- 高塔造粒 :通过高温熔融物料高空抛撒冷却团聚,颗粒均匀且中间有孔,但缩二脲含量较高(接近国家限值1.5%),仅适用于高氮型复合肥。- 氨化造粒 :利用氯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复肥料浆,再通过转鼓造粒,成本低且可同时生产多种复合肥类型。选择具体工艺需根据复合肥配方、产量要求及成本预算综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