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各具特点并适用于不同场景:
一、高塔造粒工艺
-
工艺原理
将硝基磷钾熔体从塔顶喷出,在高空自由落体过程中边冷却边团聚成粒,再经筛分和冷却得到颗粒。
-
特点
-
颗粒均匀、色泽光亮,中间可见小孔,外观质量高;
-
水分含量低,运输和储存稳定性好;
-
适合高氮、高浓度复合肥生产,但磷含量受限(通常≤15%);
-
缩二脲含量较高(接近国家限值1.5%)。
-
二、转鼓造粒工艺
-
工艺原理
单体基础肥料经粉碎后,在转鼓造粒机中通过加热增湿实现团聚造粒。
-
特点
-
投资成本较低,建设周期短;
-
颗粒均匀性较好,但易吸湿结块;
-
配方灵活性较高,适合中低浓度复合肥生产。
-
三、氨化造粒工艺
-
工艺原理
以磷酸、氨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生成料浆,再经涂布造粒得到复合肥。
-
特点
-
生产规模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
-
需配套建设磷酸、硫酸装置,投资较高;
-
适合大规模生产NPK复合肥。
-
四、掺混法(BB肥)
-
工艺原理
简单的物理混合工艺,将多种基础肥料按比例掺混而成。
-
特点
-
设备投资少,见效快;
-
肥料易吸湿结块,运输和储存需注意防潮;
-
仅适用于低浓度复合肥(通常≤20%)。
-
五、其他工艺
-
高塔造粒 :如前所述,适合高氮型复合肥;
-
圆盘造粒 :通过旋转圆盘实现物料造粒,颗粒均匀性较好;
-
喷浆造粒 :利用高压喷射技术造粒,适合特殊配方复合肥。
总结
不同工艺在成本、产量、肥料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高塔造粒适合高氮、高浓度产品,而转鼓造粒和掺混法则更适合中低浓度或低成本需求。实际生产中需根据原料、市场需求及环保要求选择合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