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基础养老金} = \frac{\text{退休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times (1 + \text{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times \text{缴费年限} \times 1% $$
具体计算步骤及要素说明:
-
退休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以退休时所在省份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值为准,例如2024年北京为12800元,深圳为11200元,三四线城市约为6000元。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计算公式为: $$ \text{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frac{\text{缴费月工资总和}}{\text{退休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
缴费指数范围通常为0.6到3之间,计算时取所有缴费月份的平均值。
-
计发月数
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例如:
-
男性60岁退休:139个月
-
女性50岁退休:195个月
-
延迟退休(如65岁):101个月。
-
-
公式应用示例
假设某职工:
-
退休时上海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307元
-
平均缴费指数为1.4
-
缴费年限34.25年
则基础养老金为: $$ \frac{12307 \times (1 + 1.4)}{2} \times 34.25 \times 1% = 8009 \text{元/月} $$
-
关键注意事项:
-
缴费基数与指数 :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越高。
-
计发基数调整 :部分地区(如广东9028元、湖南7417元)的计发基数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可能影响实际领取金额。
-
过渡性养老金 :针对1995年前参加工作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人员,计算公式为: $$ \text{过渡性养老金} = \text{退休地平均工资} \times \text{平均缴费指数} \times 1.3% $$。
建议退休前咨询当地社保部门,获取最新计发基数及政策调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