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金属矿山开采的最新政策,综合国家及地方最新文件,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规划与准入管理
-
严格规划管控
新设非金属露天采矿权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且必须位于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划定的重点开采区内,设计生产规模应达到大型标准。
-
优化开采结构
推广水平分层开采法(“横切”式),减少残山残坡,实现“净矿”出让,完善砂石料管理。
-
暂停新设探矿权
非金属露天开采矿产不再新设探矿权,由县级政府统筹综合勘查,勘查程度需达到开采条件。
二、安全监管要求
-
敲帮问顶制度
井下作业人员每班必须落实敲帮问顶,班组长或安全管理人员需每日检查作业面安全,使用撬毛等设备时需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
风险防控措施
-
处理浮石时需检查平台稳定性,吊罐天井作业需站在安全棚下。
-
严格限制单人作业,撬毛作业需两人及以上配合,使用撬杠时仰角不得超过60°。
-
-
安全准入标准
-
矿体埋藏深度小于200米的矿山原则上不得地下开采,需采用充填采矿法。
-
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矿产资源需由一家单位统一管理,独立生产系统设计服务年限不得低于5年。
-
三、生态与土地复垦
-
生态保护优先
新设采矿权需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批复前暂停新设采矿权。
-
“净矿”出让与砂石管理
实施“净矿”出让政策,完善砂石料管理机制,保障国家权益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
矿山生态修复
矿山关闭后需编制生态修复方案,每5年修编一次,替代原有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四、监管与执法强化
-
联合执法行动
贵州等地开展打击非法开采专项行动,对越界、以工程名义盗采的行为依法严查,建立警示牌防止复发。
-
部门协同机制
自然资源、公安、应急等部门需形成监管合力,通过源头管控、严格管理、综合治理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五、技术规范与标准
-
制图与建模要求
基建矿山需每月更新纸质现状图,生产矿山每3个月更新一次,采用三维工程软件进行建模制图。
-
国家标准体系
依据GB/T 50564-2010等国家标准,规范非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检查表,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以上政策体现了“严管保安全、绿色促发展”的思路,通过规范准入、强化监管、生态修复等措施,推动非金属矿山行业向安全、高效、绿色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