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含糊可以通过功能训练和针对病因治疗来调理。功能训练包括呼吸训练、构音改善训练、克服鼻音化训练等;针对病因治疗指若是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舌系带过短等原因引起的发音异常,需先治疗对应疾病,稳定病情后再开展功能训练 ,以恢复言语功能。具体如下:
- 功能训练:
- 呼吸训练:调整坐姿,保持躯干笔直、双肩水平、头部中正。治疗人员将手放于患者腹部,在其吸气末推压腹部,帮助延长呼气,也可通过吹气球、吹蜡烛等方式,增加呼气时间与气流控制能力。
- 构音改善训练:
- 舌唇运动训练:进行伸舌、卷舌、顶舌,以及抿唇、撅唇、绕唇等动作。比如伸舌,将舌头尽量向外伸出,保持 5 秒钟后收回,重复 10 次;抿唇时,双唇紧闭,用力将嘴唇向内抿,保持 5 秒钟后放松,同样重复 10 次 。
- 发音训练:从简单元音,如 “a、o、e、i、u、ü” 开始练习发音口型,确保发音时口型标准。随后过渡到辅音、复杂音节、词语、句子。还可通过大声朗读文章、诗歌,注意每个字发音,放慢速度,保证清晰。
- 语速控制:初期有意识放慢说话速度,保证每个字发音清晰,之后在发音清晰基础上,逐渐加快说话速度。
- 克服鼻音化训练:利用吹蜡烛、吹口哨等训练,引导气流通过口腔,改善鼻音化问题。也可用细毛刷等物直接刺激软腭,或用冰块快速擦软腭数秒,刺激后立即发元音,同时想象软腭抬高,接着鼻音与唇音交替发声,如 “ba、ma、mi、pa” 。
- 口腔肌肉锻炼:通过咀嚼口香糖、牛肉干等有韧性的食物,锻炼口腔肌肉力量与灵活性。
- 针对病因治疗:
- 疾病因素:如果是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导致口齿含糊,应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脑血管病患者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溶栓、康复等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开展语言功能康复训练。
- 生理结构异常:若因舌系带过短致使口齿不清,可能需要先进行手术治疗,延长舌系带长度,术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引起口齿含糊的原因众多,若出现该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与训练,以改善口齿含糊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