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训练
-
肩胛骨稳定性训练
- 被动活动:在肩胛平面上进行肩胛骨的上提、下降、前伸、后缩、上旋、下旋等被动活动,改善灵活性。
- 抗阻训练:通过抗阻训练增强斜方肌、菱形肌等肩胛带肌群力量,如仰卧位滞空练习、肩胛骨负重训练等。
- 闭链训练:如双手置于Bobath球上稳定球体,逐步增加难度以强化肩胛骨控制。
-
肩胛带控制训练
- 任务导向训练:设计需肩胛带与上肢协同的运动(如移动木钉),避免躯干代偿,促进整体协调。
- 呼吸训练:通过呼吸时施加阻力,增强胸大肌、前锯肌等辅助呼吸肌,间接改善肩胛骨稳定性。
二、物理疗法与辅助手段
-
物理治疗
- 热敷/冷敷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超声波促进局部修复。
- 功能性电刺激(FES)刺激神经肌肉,增强收缩力。
-
矫形器使用
根据医嘱佩戴肩带或吊带,稳定肩胛骨位置,预防继发性畸形。
三、日常调养与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训练
初期以轻柔动作为主(如耸肩、夹后背),逐步增加强度,避免损伤。 -
姿势管理
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单侧负重,减少肩胛带压力。 -
及时就医与专业指导
若症状严重(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结合药物(如镇静剂、镇痛剂)或物理治疗。居家训练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规范。
总结
调养需循序渐进,结合科学训练与适度休息,同时注重日常姿势管理。若居家康复效果不佳,建议尽早就诊并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