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尿量减少的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补液治疗
烧伤后由于体液丢失,血液浓缩,肾脏血流减少,导致尿量下降。补液治疗是关键。
- 输液计划: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按照全国公式制订输液计划。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输入胶晶体液量=烧伤面积(Ⅱ度+Ⅲ度)×体重(Kg)×1.5(小儿为1.8;婴儿为2.0);另加生理量2000-3000ml。
- 输液速度:在伤后8小时内均匀输入总液量的1/2;另1/2量在后16小时内均匀输入。
- 液体类型:胶体液包括血浆、全血、人体白蛋白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晶体液包括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和等渗碱性液(碳酸氢钠和乳酸钠溶液)。
2. 监测尿量
尿量的减少先于血压、脉搏的变化,因此必须强调尿量监测。
- 尿量目标:经常维持病人(成人)尿量30-50ml/小时。
- 调整输液:根据尿量变化调整输液量与速度。如果尿量减少,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已有休克,应先输入胶体液;如果血压、脉压差正常,尿少,应先输入电解质液或水分。
3. 特殊情况处理
- 严重休克:如果伤员来院时已处于严重休克,应立即进行静脉切开,快速输液,至病情改善,开始排尿,再调整输液量与速度。
- 少尿无尿:应先补充血容量抗休克,不给利尿剂。血容量基本补足后,可用甘露醇(0.5-1.0/Kg)。如果重复应用利尿剂仍然少尿或无尿,应考虑有无急性肾衰。
- 血红蛋白尿与肌红蛋白尿:应增加输液量并输碱性溶液以碱化尿液,要求尿量达到80-100ml/小时,及早输甘露醇。记录尿颜色及尿量变化,直至尿液清亮为止。
4. 其他治疗
- 疏通尿路:如果尿路阻塞,可以采用疏通尿路的方法,如使用导尿管、膀胱冲洗等。
- 对症治疗:如果尿量减少是由于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
- 维持膀胱张力:如果烧伤后尿道肌肉和骨盆底肌肉松弛导致尿潴留,可考虑使用催泪剂维持膀胱张力,并逐渐减少使用。
5. 预防保健
- 避免感染:烧伤后容易引起感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配合口服消炎药。
- 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多喝水:增加身体水分,有助于提高排尿量。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有效调理烧伤后尿量减少的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如果尿量减少的情况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