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绝对的
社保的缴纳金额与领取的养老金 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 缴费基数与个人账户养老金 :
-
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总额就会相应增加。
-
缴费基数越大,每月养老金就越多。
- 缴费年限与养老金待遇 :
-
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会累积更多,同时统筹养老金的部分也可能增加。
-
缴费年限对待遇的影响是递减的,交30年或更长时间的养老金,领取金额仅比交15年多约10%-15%。
- 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
-
退休金的计算受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社会平均工资较高时,即使个人缴纳的社保金额并不多,退休金也可能相对较高。
-
反之,如果社会平均工资较低,那么即使社保缴纳金额较多,退休金也可能相对较低。
- 退休年龄 :
- 退休年龄越晚,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就越少,意味着每月可领取的退休金可能会增加。
- 养老金计算公式 :
-
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 其他因素 :
- 养老金的领取还受到缴费比例、缴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社保缴纳金额越多,理论上领取的养老金也会越多,但实际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当地职工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不能简单地说“社保是交的越多领得越多”。建议在缴纳社保时,综合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长远规划,选择合适的缴费基数和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