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得名于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其前身为古称“香山”的珠江口岛屿,因盛产沉香和花卉而得名,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更名至今,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命名的地级市。
-
古称“香山”的渊源
中山市在宋代以前名为香山,因孤悬于伶仃洋的岛屿“多神仙花卉”得名(《太平寰宇记》),且五桂山盛产的沉香曾是南宋贡品。明代《香山县志》进一步记载“以地宜香木得名”,印证了香山与沉香产业的紧密关联。 -
从香山县到中山县的转折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正式设香山县,隶属广州。1925年4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政府为纪念其革命贡献,将他的故乡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这一举措奠定了今日地名的基础。 -
地名背后的历史意义
“中山”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承载着对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的延续。作为民主革命发源地之一,中山市保留了孙中山故居、纪念堂等历史建筑,并通过慈善万人行等民俗活动传承其精神。 -
现代中山的多元形象
从“鱼米之乡”到改革开放前沿,中山市以“广东四小虎”之一的身份崛起,融合了红木家具、灯饰等传统产业与智能制造,同时依托侨乡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
今日的中山市,既是历史记忆的容器,也是创新活力的象征。其名称变迁如同一部微缩的中国近现代史,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