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因素
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如同卵双生子同病率(22%)高于异卵双生子(9%),且患者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代谢产物5-HIAA水平较低,提示中枢5-HT功能不足可能参与发病。遗传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
社会心理因素
- 压力与情绪问题:学业压力、家庭冲突或同伴关系问题可能导致儿童通过暴食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形成“压力-进食-满足”的条件反射。
- 对体型的过度关注:社会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特殊职业要求或追求完美主义倾向,可能促使患儿通过极端方式控制体重,如催吐、滥用泻药等。
- 个性特征:低自我评价、高神经质水平、缺乏自信等性格特点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
家庭与环境因素
家庭沟通模式、父母对身材的过度关注或自身存在进食障碍(如厌食症、贪食症)可能影响子女行为模式。高热量饮食环境或家庭成员暴食行为的模仿也可能诱发该病。 -
其他危险因素
青春期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激素变化及社会角色压力相关。既往精神疾病史(如焦虑、抑郁障碍)或消极情绪处理能力差也是潜在危险因素。
小儿神经性贪食是生物学易感性与社会心理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通过心理干预、家庭支持及必要药物治疗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