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肺吸虫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途径、感染机制和致病原因。以下从三个方面详细展开:
1. 感染途径
脑肺吸虫病的感染主要与食用或接触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有关:
- 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水生贝壳类:如淡水蟹、蝲蛄等,这些食物可能含有肺吸虫的囊蚴。
- 饮用生水:直接饮用被感染的溪水或河水,可能导致尾蚴通过口腔进入人体。
- 接触受污染的水源:在疫区洗澡、游泳或洗衣时,尾蚴可能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2. 感染机制
肺吸虫的幼虫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以下过程:
- 幼虫脱囊:在人体小肠内,囊蚴脱囊而出。
- 体内移行:幼虫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再通过膈肌到达肺部发育为成虫。
- 侵入脑部:成虫可能沿纵隔上行,经颈内动脉周围软组织进入脑部,造成脑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3. 致病原因
肺吸虫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机械性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
- 机械性损伤:虫体在脑内移行时直接破坏脑组织,可能导致出血、肉芽肿形成等。
- 免疫病理反应:虫体代谢产物在脑内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异物反应,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
总结
脑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与生食水生贝壳类、饮用生水及接触受污染水源密切相关。感染后,幼虫在体内移行并侵入脑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预防脑肺吸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水生动物,以及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