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DCA)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小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协调障碍,如步态不稳、言语不清和眼球震颤。关键亮点包括:50%遗传风险(父母携带致病基因)、儿童期起病(学龄前至青春期)、不可逆进展(目前无根治手段),但康复训练可延缓症状恶化。
-
病因与遗传机制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母一方携带突变基因(如CAG三核苷酸异常重复)即可遗传给子女。基因突变导致小脑神经元退化,影响运动信号传递。 -
核心症状
- 运动障碍:步态摇晃如醉酒、易跌倒,手部精细动作困难(如写字变大、拿不稳物品)。
- 语言与眼球异常:发音含糊、眼球震颤或转动不灵活。
- 晚期并发症:吞咽困难、肌肉萎缩,严重者生活无法自理。
-
诊断方法
结合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如平衡测试、腱反射)及基因检测确诊,头颅MRI可显示小脑萎缩。 -
治疗与管理
- 药物对症:左旋多巴缓解肌张力异常,但效果有限。
- 康复核心:物理治疗(平衡训练)、语言训练改善功能,需长期坚持。
- 心理支持:患儿易因行动障碍产生自卑,需家庭与社会关怀。
总结:早诊断、持续康复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孕前基因筛查可降低遗传风险,若家族有病史建议咨询遗传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