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1369年)
西安被称为“西安”的名称始于 明洪武二年(1369年)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以下是详细说明:
- 名称变更背景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巩固西北边防,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命大将军徐达进军奉元路,并将其改为西安府,寓意“安定西北”。
- 历史沿革
-
西周时期,西安地区为“丰镐”(周文王、周武王时期);
-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称长安县,意为“长治久安”;
-
元代时,长安府曾改为安西路,后称奉元路;
-
明朝确立后,因朱元璋的改名行为,西安成为正式名称。
- 名称变更的影响
朱元璋的改名不仅使西安成为与罗马、雅典、开罗并列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还承载了“安定西北”的战略意义。尽管后世有迁都西安的计划,但未成功实施,因此“西安”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西安的现代名称源于明朝初期的行政改革,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地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