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的定义
胆石性肠梗阻是由胆结石进入肠道后引起肠道堵塞所致的肠梗阻。这种疾病在1654年由Bartholin首先报道,临床较为罕见,但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3至1:16。
病因
胆石性肠梗阻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胆道与胃肠道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这是胆石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常见的异常通道包括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胆囊-结肠瘘、胆囊-胃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等,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约占3/4。
- 医源性因素:如肝胆管结石行胆肠内引流术后,可能会形成胆肠内瘘,导致结石进入肠道。
- 巨大胆石进入肠道:能引起肠腔堵塞的结石直径一般在2.5cm以上。
临床表现
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包括:
- 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呕吐。
- 停止排气、排便:腹胀进行性加重。
- 腹部压痛、板状腹:少数病人可能出现黄疸和消化道出血等。
- 病程后期可能出现肠扭转、肠绞窄、肠穿孔等并发症。
检查
胆石性肠梗阻的检查主要包括:
- 腹部X线检查:可显示肠梗阻、胆道积气、肠内胆石等特征。
- 钡餐或钡灌肠检查:可显示钡剂进入胆道或直接衬托出胆道的结石影。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鉴别诊断时需与肠套叠、消化道溃疡穿孔等疾病进行区分。
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主要包括:
- 手术治疗: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将梗阻的结石挤入结肠、肠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及内瘘修补等。
-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结石较小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
预防
为了预防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生,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高油高脂食物,适量摄入膳食纤维,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胆结石等疾病。如果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