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小儿食物变态反应是由于食用特定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后,免疫系统错误地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识别为有害物质,引发IgE介导或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常见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花生、坚果、鱼和海鲜等。
2. 典型症状
症状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具体包括:
-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呕吐、腹胀、便血等。
- 皮肤系统:皮疹、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或水肿。
- 呼吸系统:喘息、气短、咳嗽、鼻塞或流涕。
- 全身性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3. 发病特点
- 年龄分布:1岁左右为发病高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但部分过敏(如花生、坚果)可能持续终身。
- 遗传因素:父母有过敏史的儿童患病风险更高。
- 免疫变化:婴幼儿胃肠道屏障功能弱,易吸收过敏原;部分儿童随年龄增长可逐渐耐受牛奶、鸡蛋等过敏原。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需通过病史、皮肤点刺试验、血清IgE检测或食物激发试验确认过敏原。
- 治疗:
- 避免过敏原:严格回避致敏食物,选择替代食品(如深度水解奶粉)。
- 药物干预:急性过敏可使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笔急救;慢性症状需结合激素等治疗。
- 长期管理:家长需记录饮食反应,学校需配合制定过敏管理计划。
5. 预防措施
- 母乳喂养:建议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亲回避过敏食物。
- 逐步引入辅食:延迟添加易过敏食物,遵循“逐一引入、由少到多”原则。
- 避免交叉污染:家庭烹饪时分区处理过敏食物,使用专用炊具。
若儿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