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计算方式如下:
一、定义
基础养老金属于社会性养老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与个人缴费情况无关。其核心特点包括:
-
由政府主导 :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标准;
-
与个人缴费无关 :不直接反映个人缴费金额,但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会影响计发基数。
二、计算方式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基础养老金} = \frac{\text{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text{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times \text{缴费年限} \times 1% $$
其中: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作为计发基数的一部分;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等于全省平均工资乘以个人平均缴费指数(0.6-3)。
三、计发基数调整
-
缴费年限 :每满1年发放1%的基础养老金,含视同缴费年限;
-
缴费基数 :基础养老金与全省平均工资和个人缴费指数共同决定计发基数,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越高。
四、政策调整示例
-
全国统一调整 :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60元提高到120元,增加部分由政府财政支出;
-
地方差异化调整 :部分城市根据经济水平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如上海2025年计划将基础养老金最低档提高至1390元。
五、与其他养老金的关系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
个人账户养老金 :根据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计算,储存额耗尽后由基金继续支付;
-
总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人员每月领取总额。
总结
基础养老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保障部分”,由政府主导、与个人缴费无关,但通过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间接影响待遇水平。其设计既体现社会公平,又兼顾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