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吸虫病是由片形吸虫,主要是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的疾病,人类也可感染。其最明显的症状因感染阶段、个体差异等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明显症状:
- 急性期
- 发热:体温可高达 38℃-40℃,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发热可持续数周。
- 腹痛:较为常见,多为隐痛或胀痛,可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有时疼痛较为剧烈,类似胆绞痛。
- 腹泻:常为稀便,可伴有黏液,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不等。
- 肝肿大:肝脏迅速肿大,质地柔软,有压痛,肝区叩击痛明显。
- 慢性期
- 消化道症状: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 贫血:由于虫体在胆管内寄生,导致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胆管狭窄,影响胆汁的排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可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 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这是因为胆管阻塞,胆汁反流进入血液所致。
- 肝纤维化: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纤维化,肝脏质地变硬,表面不光滑,可出现门静脉高压,表现为腹水、脾肿大等。
在流行区,若有接触过生的水生植物或饮用过生水,出现上述症状,应考虑片吸虫病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涂片查虫卵、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