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病因
虚寒泄泻多因脾胃虚寒或肾阳亏虚引起,常见诱因包括:
- 寒邪侵袭: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
- 脾胃虚弱:长期饮食不节、久病体虚,导致运化功能失常;
- 肾阳不足:肾阳虚衰无法温煦脾土,影响水谷腐熟。
二、典型症状
- 大便异常:清稀如水、完谷不化(未消化食物),或黏冻状;
- 腹痛肠鸣:排便前腹痛明显,肠鸣音亢进,泻后痛减;
- 伴随体征:畏寒肢冷、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迟缓。
三、中医治疗
- 急性泄泻:以除湿导滞为主,常用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加减;
- 慢性泄泻:需温补脾肾,方选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等)、附子理中丸等;
- 辅助疗法:艾灸天枢、足三里、神阙等穴位,或配合针刺调理。
四、日常调护
- 饮食:忌生冷油腻,宜温补易消化食物如山药粥、红枣小米粥;
- 保暖:注意腹部及足部保暖,避免寒邪加重虚寒;
- 作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耗伤脾肾阳气。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脱水、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