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梨形鞭毛虫病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传染源:患者和带包囊者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携带包囊者,往往一人带包囊全家感染。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中的水源、食物等,进而传播给他人。牛、马、羊、狼和犬等动物也可能携带该虫,在流行病学上有一定意义。
- 传播途径
- 水源性传播:这是肠梨形鞭毛虫病常见的传播方式。贾第虫包囊在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可长达数月。直接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或使用污染的水源加工食物,都可能导致感染。例如,自来水管因日久失修与污水管相互沟通,或管壁渗漏使污水进入管内,都可能造成包囊污染水源。
- 粪 - 口传播:接触含有包囊的粪便或被动物粪便污染的土壤,均可能感染贾第虫。如伴侣、宠物和家畜等都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感染,不过贾第虫具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人和动物之间交叉传播的可能性存在一定局限性。
- 性行为传播:有研究表明,贾第虫可通过不洁的性行为传播,在艾滋病患者中常能发现混合感染贾第虫,尤其是同性恋者的肛交方式,易导致包囊的间接 “粪 - 口” 感染。
-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的人群对本虫均易感,艾滋病患者、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易感。男性较女性易感,比例约 1.19:1。
人体感染梨形鞭毛虫病后,潜伏期平均为 1-2 周,最长者 45 天。虫体寄生在人体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偶可寄生于胆道,可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及浅溃疡,妨碍宿主的肠吸收功能,从而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