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感染与神经损伤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该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可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疾病或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病毒大量繁殖并沿神经迁移至皮肤,引发疱疹和神经炎症,导致神经纤维损伤及异常电信号传递。 -
年龄与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因免疫力较弱,病毒更易再激活且修复能力差,是后遗神经痛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会增加风险。 -
急性期治疗延误
若疱疹急性期未及时规范治疗(如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病毒对神经的持续性损伤风险升高,进而发展为后遗神经痛。 -
其他危险因素
- 疱疹面积与疼痛程度:急性期疱疹范围大、疼痛剧烈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更高。
- 神经敏化机制:病毒导致外周神经末梢异常放电(外周敏化)及脊髓中枢信号放大(中枢敏化),使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剧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病毒感染、免疫状态、治疗时机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规范治疗和增强免疫力是预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