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 感染源:主要由大肠杆菌、厌氧菌等致病菌引发,常因腹腔内炎症扩散或术后感染导致脓液积聚在肠管、肠系膜、网膜等组织之间形成脓肿。
- 高危因素: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腹部外伤或手术史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 症状
- 典型表现:持续性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发热、腹胀,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压痛性包块。
- 全身症状:寒战、乏力、消瘦,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如排气排便不畅)或内瘘(脓液经肠道/膀胱排出)。
3. 诊断
- 影像学检查:B超、CT可发现脓肿位置及大小,X线可见肠壁间距增宽或积气。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脓液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4. 治疗
- 药物治疗:早期或小脓肿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甲硝唑)控制感染。
- 手术治疗:脓肿较大、保守治疗无效或合并肠梗阻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
- 支持治疗:包括营养补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5. 并发症
- 肠梗阻:脓肿与肠壁粘连可能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
- 内瘘形成:脓肿破溃可形成肠瘘或膀胱瘘。
6. 预后与日常管理
- 预后: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痊愈,但需警惕感染扩散风险。
- 日常注意: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定期复查。
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