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原体特性
集聚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污水、植物等),正常情况下为人体肠道或呼吸道的共生菌,但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感染。 -
感染途径
- 内源性感染:肠道菌群移位至其他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等)。
- 外源性感染:通过污染的医疗设备(如静脉输液、导管)、手术器械或接触感染源传播。
典型症状
- 常见症状:
- 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 头昏、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 严重并发症:
- 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毒性心肌炎或肝炎。
- 肺、脑、肾等器官的继发性感染或脓肿形成。
高危人群
- 早产儿、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
- 烧伤、肿瘤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接受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手术)的患者。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首选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广谱抗生素。
- 治疗原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轻中度感染可单用,重度感染需联合用药。
-
支持治疗
- 控制原发疾病(如烧伤、肿瘤化疗)。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或手术清创。
预防措施
- 加强免疫力:合理营养、避免滥用抗生素。
- 严格无菌操作:医疗环境中规范使用导管、输液设备。
- 及时处理感染源:如拔除污染导管、清创处理伤口。
若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