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审定标准
-
转化体真实性
仅含有申报的转化体,确保基因转移的特异性。
-
目标性状有效性
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耐除草剂性 :在苗期至3-4片复叶期,用目标除草剂推荐剂量的4倍处理后,植株生长正常;
-
抗虫性 :
-
食叶性害虫/蚜虫在营养期人工接虫,死亡率达到≥90%;
-
食心虫在鼓粒期人工接虫,死亡率达到≥90%;
-
田间人工鉴定达到高抗水平。
-
-
-
回交转育安全性
-
受体品种已通过审定,与受体品种基本性状无显著性差异;
-
试验平均产量较受体品种增产≥0.0%;
-
SSR分子标记检测显示,除转化体导入位点差异外,DNA指纹差异位点数≤2个。
-
二、其他关键要求
-
遗传稳定性
通过多代自交试验,确保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杂合率≤1%。
-
环境适应性
在目标生态类型区种植,需满足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要求。
-
标注要求
产品包装上需标注“转基因”标识,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三、审定流程与监管
-
申报与材料审核 :需提交基因组序列、抗逆性测试报告等材料;
-
鉴定与评估 :通过实验室检测和田间试验综合评估安全性与性状表现;
-
审批与推广 :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后,方可推广种植。
四、意义与影响
该标准的实施旨在规范转基因大豆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保障食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严格筛选和全程监管,确保转基因产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