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接区逸搏和逸搏心律是两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以下是它们的定义、机制、心电图表现、常见病因及临床意义:
1. 定义与基本概念
房室交接区逸搏
指当窦房结的激动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按时下传时,房室交接区会发出一次激动,代替窦房结维持心脏的基本节律。这是一种生理性的保护机制,避免心脏停跳。逸搏心律
当房室交接区连续发出3次或3次以上的逸搏时,就形成了逸搏心律。逸搏心律也是一种被动性异位心律,通常发生在窦房结功能减弱或传导系统障碍的情况下。
2. 发生机制
-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由窦房结主导,当窦房结功能受损(如自律性降低、传导阻滞)时,房室交接区作为次级起搏点被动地发出激动,形成逸搏或逸搏心律。
3. 心电图表现
房室交接区逸搏
心电图表现为:- 长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形态的QRS波群;
- 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或存在逆行P波,P波可能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或之后。
逸搏心律
心电图特点为:- 一系列规则出现的逸搏,频率通常为40~60次/分;
- QRS波群形态正常,但P波倒置。
4. 常见病因
房室交接区逸搏
- 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 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 病窦综合征;
- 药物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中毒);
-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逸搏心律
与逸搏类似,但更多见于严重的传导系统障碍或心脏疾病。
5. 临床意义
房室交接区逸搏
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逸搏频率过慢(如低于40次/分),可能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逸搏心律
连续的逸搏心律可能提示心脏存在潜在问题,如严重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或传导系统病变。若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心悸、晕厥),需及时治疗。
6. 总结
房室交接区逸搏和逸搏心律是心脏在窦房结功能受损时启动的代偿机制,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基本节律。它们的心电图特征明显,常见于传导系统障碍或心脏疾病患者。对于无症状的逸搏,通常无需治疗;但如果出现症状或频率过慢,则需积极干预。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心血管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