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神经痛是指疼痛沿着胫后神经分布区域扩展的神经疼痛。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发病机制:胫后神经在踝的平面穿过伞状韧带里的纤维骨管,于出口处分为外侧和内侧足底神经。多种原因导致胫后神经受压,或长期劳损使胫后神经损伤可引起疼痛。
- 常见病因:包括踝部肌腱滑膜炎、胫后神经继发压迫、静脉瘀滞、水肿等。足功能异常或炎性关节炎引起的踝部屈肌腱滑膜炎,炎症刺激可引起胫后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胫后神经受肿瘤、囊肿等压迫,会出现继发胫后神经痛。有足踝外伤、慢性足踝部位劳损的人,容易出现胫后神经损伤,引起胫后神经痛;肥胖的人足踝压力过大,很容易出现关节炎症,累及胫后神经,也会引发胫后神经痛。
-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踝部疼痛和刺麻感,踝内与踝周围(常扩展到足趾)有烧灼或针刺样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时减轻,站立、行走或穿鞋时疼痛出现。轻叩或触诊胫后神经在内踝下侧受压或外伤的部位,常产生远端的刺麻感(Tinel 征),这是本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 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因为疼痛患者处于被动体位,踝部肌肉缺乏锻炼,引起肌力下降,久而久之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还可能导致踝关节僵硬。
- 治疗与预后:治疗主要为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活动时可利用支具保持足在内翻位置,减少胫后神经的张力。通过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