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现分属中俄
黑龙江的流域范围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次变迁,其是否属于中国内河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
一、历史上的中国内河地位
-
古代至清朝前
黑龙江发源于蒙古肯特山,流经中国东北地区,是古代中国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长江、珠江)之一,流域面积曾达184.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流域面积最大的内河。
-
清朝中后期变迁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中下游河段,使其成为中俄界河。此时黑龙江不再完全属于中国。
二、现代的跨国河流属性
-
地理分界现状
黑龙江整体流经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其中上游(石勒喀河)和中游(包括松花江、乌苏里江等)为界河,下游(入海口部分)属俄罗斯。中国境内长度为3474公里,居黄河之后,为第二大内河。
-
国际航运功能
尽管部分河段为界河,但黑龙江下游(阿穆尔河)仍保持国际航运功能,1992年中俄签署协议后,中国可通过该河进行外贸货物运输。
三、总结
黑龙江在清朝中后期因历史条约成为中俄界河,其流域范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它既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跨越三国的国际河流,兼具历史意义和现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