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溃疡是一种发生在十二指肠与回肠之间的溃疡性疾病,属于少见病,具有以下特点:
-
定义与特征
- 主要特征为小肠存在一个或多个小溃疡,无法用感染、炎症、肿瘤、血管异常等其他明确病因解释。
- 别名包括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单纯性小肠溃疡。
-
病因与诱因
- 部分患者有长期(3-4个月以上)服用非甾体类固醇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或肠溶性氯化钾片的历史。
- 其他可能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反应、自身免疫异常等。
-
临床表现
- 常见症状为腹部隐痛、腹胀、脐周绞痛,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或肠穿孔。
- 部分患者早期易被误诊为胃炎或结肠炎,常规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可能无异常。
-
诊断方法
- 确诊依赖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可直接观察小肠黏膜病变,显著提高诊断率。
-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X线钡餐造影、CT扫描及血液/粪便分析。
-
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抗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如甲硝唑)、胃黏膜保护剂(如米索前列醇)等,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 手术治疗:适用于肠穿孔、大出血或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术式以病变肠段切除为主。
- 多数病例为自限性疾病,停用致病药物后可能自愈,预后较好;仅少数因严重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导致死亡。
日常管理建议: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规律饮食、减少精神压力,长期服药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