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体及寄生机制
贾第虫滋养体通过腹吸盘吸附于人体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黏膜表面,进行二分裂繁殖,随后转化为具有抵抗力的包囊。包囊随粪便排出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虫体在肠道内繁殖会导致肠黏膜损伤,引发吸收障碍和腹泻。 -
主要传播途径
- 水源性传播:包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可存活于水中数周甚至数月。饮用被污染的水(如未经严格过滤的自来水、山溪水)是主要感染方式。
- 粪-口传播:接触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土壤或通过人-人直接接触(如婴幼儿共用玩具、性行为)传播。
- 动物宿主传播:野生动物(如河狸、狼)和家养动物(如猫、犬)可作为保虫宿主,增加感染风险。
-
高危人群与易感因素
儿童、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旅行者、男性同性恋者及胃酸缺乏者更易感染。卫生条件差、饮用生水或食用未洗净食物是重要诱因。 -
发病机制
虫体机械性损伤肠黏膜、竞争营养以及免疫反应共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更严重,可能引发胆囊炎、肝损害等并发症。
贾第虫病的发生与病原体特性、传播途径及宿主免疫力密切相关,预防需注重水源安全、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