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平滑肌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胃壁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软组织肉瘤的一种,具有以下特征:
一、疾病特点
-
发病率与好发部位
- 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 病变可出现在胃壁任何部位,但以胃底和胃体上部最常见。
-
病理特征
- 肿瘤多呈球形或分叶状,质地坚韧,表面可有结节。
- 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
-
转移途径
- 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为肺。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腹痛:约50%以上患者以隐痛或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偶有剧痛。
- 腹部包块:约半数患者可触及较固定的囊性包块,触痛不明显。
-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因肿瘤表面溃疡或中央坏死导致出血。
-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随发热、消瘦等非特异性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
-
主要检查手段
- 胃镜活检: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组织病理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CT、X线钡餐可辅助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及侵袭范围。
-
鉴别诊断
- 需与中晚期隆起型胃癌、贲门癌及良性胃平滑肌瘤区分。
四、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手段,需彻底切除病灶以降低复发率。
- 术后监测: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警惕转移或复发。
-
预后因素
- 早期完整切除者预后较好,但若发现较晚或已转移,则生存率显著下降。
五、与胃平滑肌瘤的关联
- 胃平滑肌肉瘤可能由良性平滑肌瘤恶变而来,但恶变概率较低。
- 若胃平滑肌瘤短期内快速增大或引起严重症状,需警惕恶变可能。
胃平滑肌肉瘤以手术为核心治疗手段,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对改善生存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