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脂肪吸收不良是一种因脂肪消化和吸收障碍导致的综合征,其症状多样且复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最明显的症状
- 脂肪泻:这是小儿脂肪吸收不良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粪便颜色淡、灰白色,呈油脂状或泡沫状,量多且恶臭,常漂浮于水面。
-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伴随腹胀、腹痛等症状。
2. 其他常见症状
- 营养不良:由于脂肪吸收不良,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精神倦怠、好哭等症状。
- 维生素缺乏:长期脂肪吸收不良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缺乏,表现为眼病、佝偻病、肌肉萎缩、出血倾向等。
- 其他吸收障碍:可能伴随蛋白质、铁等营养素吸收不良,导致贫血、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
3. 可能的后遗症
- 生长发育迟缓:因营养摄入不足,患儿可能出现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落后于同龄人。
- 心理问题:长期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可能对患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如自卑、焦虑等。
4. 诊断方法
- 粪便检查:通过苏丹Ⅲ染色镜检、粪脂定量测定等方法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
- 其他检测:包括血清胡萝卜素测定、末梢血涂片检查、小肠黏膜活检等。
5. 治疗与预防建议
- 治疗:对于胰腺功能不足引起的脂肪吸收不良,可使用胰酶片治疗;饮食中可添加中链甘油三酯,以改善脂肪吸收。
-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胃肠道感染;饮食以清淡、低脂为主,避免油炸、煎、烤等高脂肪食物。
如发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引发后遗症。